脸谱是戏曲艺术在角色外形创造方面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手段,主要用于净、丑两行。
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,通过夸张、变形、象征等手法,借以反映人物的类型、性格、品质、身份、年龄以及生活特点、绝技特长等综合特征,带有“寓褒贬,别善恶,见气质于图案,寄爱僧于色彩”的评价意味。
包公属“净”,表演特点一般以繁重的唱工为主,属“唱功花脸”,也称“黑头”,因全脸主色为黑色或深色,故名。黑色代表刚正不阿或憨直鲁莽。
过去,包拯全脸为黑,界以“白眉子”的眉毛,额头上勾一上弦月,内套一轮红日。当然,这是过去甘肃脸谱的特点,笔者小时候看戏,包公都是这个形象。
甘肃、陕西两地,秦腔包拯的脸谱也有一定区别。
早期的陕西派秦腔脸谱中,包拯虽然是黑脸,但是主要倾向于棕色,在额头上画一个上弦白色月牙即可。从下图张浩、王淡如两位先生改编,长安书店于1954年5月第1版的《铡美案》剧本封面,可一窥当时面貌。
甘肃派秦腔中,包拯的脸谱两膛为红色,在红中透着黑,额面不止绘一上弦月牙,还托出一轮红日,意味着包拯其人管阴、阳两界官司,即“日断阳,夜断阴”。从下图的这张甘派秦腔脸谱照片上可以看到,额头的月牙弧形向上,上面托有一轮红日的形象。
在甘派秦腔《包拯三下阴》中,尚有另外一种脸谱画法,就是在额头日月的下方,会画有一支毛笔,也是体现包公“日断阳、夜断阴”,可“断生死”之意。
近几十年来,包公的额头变成了一勾以白边的红色月牙,应该是两派互相影响融合的结果吧,谱式趋于一致,额头月牙托红日形象已然不多见,眉毛处也有所简化。
至于月牙的方向,是向左还是向右,秦腔资料中未查到相关说辞。在京剧中,大师裘盛荣说,月牙开口“朝右,是老包阳间审案,朝左,则是包大人用游仙枕下阴曹审案的时刻”。